黃佩宇
2024年10月成年正常人體內約有4, 000~10,000/mm3白血球,其中嗜中性白血球(neutrophils)為人體內占比最多的白血球,約占50~75%,為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防線,保護人體免於外來感染源入侵。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(neutropenia)為免疫系統中的絕對嗜中性白血球(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, ANC)數目低於1,500/mm3,當ANC數目小於200/mm3時屬於非常嚴重缺乏(Agranulocytosis)。
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患者免疫系統脆弱、易受感染,不僅可能出現發熱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(Febrile Neutropenia, FN),在抗生素的使用量、住院治療與死亡率方面的風險均會增加。
癌症治療使用具有骨髓抑制(myelosuppressive)反應的化療藥時,病患可能面臨化療引發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(Chemotherapy-Induced Neutropenia, CIN)的風險,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降低,並可能因而延遲治療或減低化學治療的劑量強度,影響治療成效。
化療引發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,推動市場成長
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可能源於自體免疫疾病、病毒感染、白血病、藥物或化療引發等因素,併發的FN臨床症狀為高燒(體溫 > 38℃)合併ANC數目低於500/mm3等,FN通常發生在化學治療的第一個周期,其發病率因不同腫瘤類型而異,發生FN的患者可能需要急診和住院照護,增加發病與死亡風險,對於醫療資源與照護成本產生額外的負擔。
由於白血病與癌症盛行率上升,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數目不斷增加,伴隨著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治療需求也日趨上升,推動白血球低下症治療市場成長。治療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藥品包含集落刺激因子(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, CSF),以及使用抗生素、抗真菌與抗病毒藥品治療引發的感染。(完整文章請至檔案下載專區的產業透析報告,登錄會員後下載)